矿物质的食物有哪些作用?
矿物质(minerals)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固态物质,约占地球物质总质量的5%,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所列的元素中,有60多种为矿物质。 人体细胞中的化合物仅含有20余种元素,其中98.7%的成分是碳、氢、氧、氮等4种元素,它们构成了体内的大多数分子;其余的1%则是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如钙、磷、钾、钠、氯、铁、碘和锌等,这些元素构成体内各种酶、激素及维生素等,以维持新陈代谢的需要。
矿物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之一,对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它主要分为常量元素(占人体总重量的3%~5%,每日膳食需要量大于300毫克者)和微量元素(量低于人体总重的1%,每日膳食需要量小于300毫克者)两大类。
目前,已发现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共有14种,包括钙、镁、硫、氯、钠、钾、锰、铜、铁、锌、铬、钼、硒、钒以及硼等。其中,钙、磷、镁、钾、钠的含量较高,在体内含量超过体重0.01%,谓之“宏量元素”或“常量元素”,其他则称为“微量元素”。
一、钙与骨质疏松 骨骼是体内代谢最活跃的器官之一,体内大约99%的钙集中在骨组织中。成年人体内约含钙1kg左右。钙是构造骨骼与牙齿的主要成分,也是维持正常肌肉收缩、神经传导、血液凝固和细胞膜电位所必需的元素。如果膳食中长期钙缺乏,就会造成骨矿化不全,骨骼脆弱易断,牙齿容易松动脱落。
中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丢失加快,若饮食中钙的摄入不足,很难通过体内的生化反应产生足够的钙储存于钙库并供给需要,结果必然导致骨密度降低而发生骨质疏松。防治骨质疏松的关键在于补充足量的钙。还要适当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利用。
二、铁与缺铁性贫血 如果平时不爱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或是在经期、孕期、哺乳期,由于体内需求量增大,如果没有及时补充,很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头痛、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晕厥甚至休克。防治缺铁性贫血最重要的方法是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瘦肉、鱼、动物肝脏、鸡蛋、豆类、绿叶蔬菜等。
三、锌与免疫力 人体内的细胞几乎都有锌的成分参与,一旦缺失就会严重影响细胞的免疫功能。而且,锌还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能够促进T细胞分化,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还能够刺激免疫球蛋白合成,从而发挥抗感染的作用。锌对于保持机体的抗病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四、硒与抗氧化 硒被称为“长寿元素”,主要存在于肾、肝、胰脏、精子中,也存在于血管中,皮肤黏膜中也含有一定浓度的硒蛋白。科学表明,血清硒的水平直接影响身体对抗自由基的能力,而自由基又是造成机体衰老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硒还具有拮抗镉、汞等有毒重金属的功效。适量的硒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