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菌涮火锅好吃?
“涮”这种吃法,其实是中国古代对“煮”的改良。 “煮”在古汉语里是个多音字,有两个读音zhǔ和zhù 。读作zhu第三声的时候,有“浸”的意思;而读zu第四声时,表示的是“熬”。 我们现在所说的“炖煮”“煮汤”里的这个“煮”字,都是后一个读音 zhù,有“熬”的意思。 但是“涮锅儿”里的这个“煮”字,则只能是第一个读音zhǔ,有“浸泡、浸渍”的意思——这跟水有关。 所以“涮”其实是把东西放在汤水里泡一晚上再吃掉。 但这样吃太费事,于是古人想了个办法:在滚水中放入食材,用高温瞬间煮熟,这顿火锅便成了。
这样的吃法,对食材的要求就很高了:必须足够鲜嫩,才经得起这般快速烹饪。 四川地区盛产竹子,民间就有用刀片刮竹丝煮汤的风俗,用来祭祀,也叫“竹锅子”——这大概是最早的“火锅”了。 用竹丝煮汤,味道自然是不错的,但也有个缺陷:竹子的韧性很好,不易撕碎,导致口感不好。而且竹子里含有一种叫“乌檀素”的物质,久煮会散发难闻的气味,影响食欲。 所以后来人们想到了用陶器代替竹子,制成“陶锅”,用于烫食。
这种陶锅外表粗糙,但是很保温,而且可以反复使用(清洗擦干后可以再次使用),很是方便。 不过最好吃的要数现在的重庆火锅,因为那里面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辣椒在油锅里爆香,加入各种佐料炒制,然后趁热倒入刚烫好的菜品中,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这样的火锅吃起来辣而不燥,香味扑鼻,让人吃了欲罢不能。 而能够承受高温爆炒的辣椒,自然也是有的。 小椒(青椒)不行,必须是二荆条或者小米椒。 清油不行,必须是香油。 大蒜也得是皮儿薄的鲜蒜,大蒜苗和蒜头都不行。 葱得是香葱,香菜也得是嫩香菜,老香菜也不可以。 我吃过最好的重庆火锅,是用砂锅装的。
店里自己做的酱料,鲜而不咸,香而不腻,配上毛肚、鸭血和酥肉,美极了。只可惜那样的火锅店我只能在梦里见到,现实生活里这样的店家实在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