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怎么计算分红?
假设公司注册资本100万,股东A和B分别出资5万与4万,公司盈利100万元(未考虑企业所得税),则按照股东们各自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股东A可以分得红利6.67万元,股东B可以分得红利8.33万元; 如果公司只有A、B两个股东,那么只需要简单地把净利润除以2即可得出每股的收益,再根据股东们的持股数量乘以这个每股收益的数额就可以得出每个股东应得的分红了。 但是如果公司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股东呢,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计算来得到每一个股东的分红了。这就会涉及到股东权益的问题。
在会计核算中,公司将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目按照流动性划分,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其中,非流动资产中的固定资产又根据其使用年限进行了进一步划分,分别是:使用时间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及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列为“长期资产”,使用时间不足一年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其它资产列为“短期资产”。 对股东来说,他最关心的其实只是企业有多少现金,这些现金能否满足自己分红的需求而已。将企业的资金按股东进行划分是最为直观的方法。
然而,公司的财务报告中除了会列示各个股东所拥有的权益之外,还会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资产金额以及损益表中的收入、费用和利润情况,计算出每一股东所占的权益份额。这就是所谓的“股东权益比率”,也称之为“产权比率”或者“所有者权益/注册资本比率”。 用公式表示就是: 股东权益比率=总负债/总资产*100% =(总资产-净资产)/总资产*100% 通过这个简单的公式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每一个股东所拥有的权益份额了。进而就能判断出每1元注册资本金能够产生多少的净利润,然后根据每个人的出资比例来计算出每个人应得的分红。 举个例子: 某公司注册资本金100万元,账面上共有资产200万元,其中负债100万,所有者权益100万元。
假定这一年取得了10万元的净利润,那么这一年的每股收益就是100÷100=1元。 根据每个股东持股的数量和该股的溢价比例(1:1)来计算,某股东可分得红利1×(1+100%)=2元,另一个股东则可分得2元×(1+100%) =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