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肖哪些是男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 辰龙、巳蛇、午马、未羊 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子鼠 ,对应十二地支中的“子”,指的便是十二生肖之首——鼠。古时以子时初刻(23时至1时)为“子时”;正子时(0时至1时)的“丑”、二丑时(1时至2时)的“寅”,依次循环推后。
丑牛 对应的也是牛。《汉书》中说:“天子巡狩,诸侯朝觐。春迎春而祭青帝,季夏迎暑而祭赤帝……秋分迎霜而祭白帝,冬至迎雪而祭黑帝。立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载执事,奉祀东郊,曰‘迎春’。”“芒神即句芒,草木之神也。”所祭之“芒神”即春神,亦称“春王”或“西王母”。
寅虎 对应的便是老虎了!东汉应劭著《风俗通义·祀典》中有这样记载:“虎者阳物。”因为古人认为老虎属于阳性动物,且“王”(君王之意)“君”字的古字形也像一只老虎,因此用“虎”字来表示对于“王”“君”的敬畏。并且我国古时民间还有“冬不敬天,春不畏虎”的说法。
卯兔 相对应的便是兔子。《本草纲目》中对此有所记载:“兔,阳兽也。”“卯”在古时表示“木”的意思,而兔子喜欢在森林里到处跑,所以用“卯”表示兔子是非常合适的。又因卯与“卯”同音,便有了“卯兔”这个名字。
辰龙 对应的自然是雄性的龙。古籍《尔雅·释丘》中有云:“土鼓而鸣曰雷,泽中有火,日温源。”古代先民观察自然,发现打雷下雨的时候往往伴有地震,于是便把两者紧密联系起来并赋予其神性,认为雷是由天空中的神明发出的声音;而将“温源”解释为地下的温泉,并认为这是龙的功劳。因此辰龙也代表着阳气。
巳蛇 对应的便是属蛇的人。《礼记·月令》里有关于此的一句话:“孟夏之月,蛰虫咸动,拔厥本,锐其末,蜕其外壳。”意思是说等到四月,惊蛰节气的到来使得各种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过来,它们会拱出地面,将身体的末端暴露出来,然后将身上的硬壳或鳞片脱落下来,露出里面柔软的新皮肤。古人观察到这一现象,认为这是由于阴气逐渐淡去、阳气渐盛的缘故。
午马 对应的便是马。《周礼·夏官·马庶尹》中就有这样的描述:“秋祭马祖,春祭先牧。”所说的便是祭祀马的神灵。另外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常有战事,而作战时最重要的武器便是战车,车上除了司机(御者)以外还会有三人,分别是左戎右行,司射之人。其中司射之人的职责之一便是决定战局胜负的重要人物,因为他要负责确定双方交战的时间以及地点。而这个职位需要很敏锐的洞察力,因而由马担任再合适不过了,于是这个负责观察的“马”就获得了“午”的称号并成为属马的人的象征。
未羊 对应的便是属羊的人。“羊”在古代与西方宗教有着很深的联系,早在先秦时期人们便对“羊”十分看重,《礼记·檀弓下》中记载的一个故事便可证明这一点:“晋献公之丧,至洛。郑伯送女乐二八人,俱小人衣冠,持玉琮二十八枚。”这里说的“玉琮”是用来祭祀地的礼器,形状有点像橄榄球。
申猴 对应的便是属猴的人。“猴”与“侯”谐音,而在古代,“侯”是一个重要的称号,如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名字里的“侯”就是此意。“候”还可以表示一个时间段,如同今天所说的“一会儿”一样。《礼记·曲礼上》中有言:“君即位,受命于君,承祧(tiāo)于宗庙。”其中的“受命于君”便是指接受君主授予的使命。而这个使命一般是以玉琮作为凭证的,于是“授命”也就和“授玉”一样了。所以“猴”字又表达了时刻准备接受使命的意思。
酉鸡 对应的便是属鸡的人。因为“鸡”和“冀”发音相近,而且又是十二地支中的一个,于是便被当作干支纪元的代表。
戌狗 对应的便是属狗的人。“戌”在古代专指大犬,而比犬小的小狗则被称为“酉”。《礼记·檀弓下》里有这样一段话:“季康子之母死,既殡,康子欲哭之,及吊,反哭。”其中“及吊,反哭”的意思就是在葬礼进行到“吊”的环节,也就是死者即将入棺的时候,孝子们要先反过脸去,以免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而伤心痛哭。因为这个习俗和“犬”有关联,所以后来就用“戌”字来表示“逆丧(违背礼仪哭泣)”的意思。
亥猪 对应的便是属猪的人。“亥”在古代表示的房屋形状像“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