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疗婴儿鹅口疮?
鹅口疮也被称为口腔念珠菌病,是口腔内的疾病。口腔是当前生存着的念珠菌感染到口腔黏膜,并且引起炎症的病症,也是婴儿时期经常见到的疾病,尤其是胃肠道黏膜亲生的情况下,更容易受到轮状微生物的感染。念珠菌不但具有粘附性,还会生出芽孢,所以很容易在口腔黏膜受损的时候寄居在上面,并引起口腔炎症。
1、病因:本病为婴幼儿口腔霉菌感染,发病率约2%-5%。由不洁卫生习惯引起,感染霉菌的人群中,可能有先天性的皮肤或粘膜免疫功能不全,易受感染。另外,胃肠道念珠菌分子感染是致病因素之一。
2、症状:鹅口疮常见于口腔后部,如扁桃体、附着于口腔粘膜上,形状为大小不等的灰白或黄白色的粘膜隆起或白色斑块。口腔粘膜上皮增生、鳞屑性粘膜患处不红,不硬。一般多见于婴、幼儿的腭、齿龈、唇粘膜、口腮和舌咀等处,口腔粘膜潮红、灼痛,表面覆盖一层白带样膜。白膜附着在粘膜表面,不易剥离;用手一擦即散落下来,表面形成一层血痂。患儿不哭闹,不影响采食,不发热,一般无全身症状。若患儿是慢性病变,口颊两侧表现为粘膜隆起呈隆起和毛囊样,基底无红斑,可发生带状坏死;若病变部位在牙附近,则损害呈椭圆或卵圆形,中央有坏死粘膜脱落和出血。
3、治疗:小儿鹅口疮的药物治疗,首选弱碱溶液漱口或清洗;如2-5%碳酸氢钠(小苏打)清洗。一般常用于清洗消毒的“厘玛琳”清洗剂的清洗效果也十分有效。清洗后,局部涂制霉菌素、鱼肝油酸、克霉唑(三氯苯甲二氯胺)、咪康唑(咪康唑、环吡洛阿密唑)、酮康唑(里素低)、克霉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