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溶血作用?
溶血作用(hemolysis)就是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出来,溶入血浆的作用。 正常生理情况下的溶血很少,只在机体受到药物、中毒或疾病侵袭时,才会发生显著的增加。病理性的增多可以引起贫血,严重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所以,必须及时作出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溶血继续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补充丢失的血红蛋白。患者贫血严重时,在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的同时,可输注少量新鲜血液,以供给足够的新鲜血细胞和血红蛋白,缓解临床症状。但输血量应严格掌握,过多输注会增加感染的危险性,尤其是异体输血后可发生过敏反应;严重贫血的患者,输血后有可能出现急性肺水肿,在输血前后应给予强心剂及利尿剂,并做好抢救准备,以防不测。
2、纠正酸中毒 当组织缺氧时,无氧代谢增强,产生乳酸等有机酸增多,体液酸化,使血液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升高,加重溶血程度。积极消除诱因,纠正酸中毒是预防溶血性贫血复发的重要措施之一。 除对症治疗外,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对于继发性溶血性贫血,关键是去除病因,以防治再发。
3、使用免疫抑制剂 现在认为糖皮质激素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疗效可能并不肯定,且副作用大,不宜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孢素 A 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一些药物所致的溶血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