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球员以前留洋多难?
94年,大连队踢亚锦赛,0比3输泰国,0比2输日本,最后场边坐的全是欧洲名牌大学的球探,还有英甲的查尔顿和德甲的门兴,当时就有一个想法,中国足球要不行的话,我就把儿子送到国外,至少能学到真本事。 后来97年,我送儿子到德国慕尼黑足校学习,那个时候德甲还不限制外国留学生入场,我们经常在周末看慕尼黑的本地球队比赛,孩子也慢慢开始踢上比赛了,不过刚开始只能打替补,毕竟语言不通,加上德国人对体育的严谨要求,初到慕尼黑的华人孩子很难融入当地的生活。
我记得很清楚,第一次随队出去训练比赛的时候,教练跟我说的是,只要你努力,你就可以成为优秀球员,只要球队需要你,就可以进入决赛大名单;而回国后,代表国内顶级联赛球队参赛时,教练说的却是,你上场就是为了捡球的,球场上就不要到处跑,好好捡球,反正有替补队员。 这就是我们当初出国学球的历程,其实真的很不容易,虽然最后也没有能在德国完成职业球员的梦想,但是那段时间的成长的确是巨大的。
很难想象,1906年,第一位中国球员就开始了留洋生涯。他的名字叫做朱恩。朱恩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朱葆棠在日本和美国留学生活过很久,因此家里的生活理念和传统家庭有很大的不同。于是朱恩很小就开始接受西方教育,在上海南洋公学附小、浙江陆军小学堂和南京河海工程学校就读,并在1906年就随父亲前往日本。他参加了在日本组织的留学生足球队,在1907年就参加了早稻田与东京帝大的大学生联赛,还曾代表日本留学生队与中国进行过比赛。朱恩不仅在留学期间成为了留学生足球队的队长,在1915年回国后,更是担任了中国国家队的队长,代表中国参加远东运动会。
足球运动在20世纪初就传入中国,1913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中,足球成为正式比赛项目,1914年开始就有了第一个正式意义的全国性足球比赛——“中华足球锦标赛”。到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南梅北李”(华东队的梅汝璈和东北队的李景润)被称为中国足坛的明星。梅汝璈和李景润都来自工人体育俱乐部,当时工人俱乐部是中国足坛最成功的俱乐部,1933到1951年间共获得过十五次全国冠军,超过第二名次数的一倍还多。梅汝璈1946到1957年期间曾是中国国家队的中坚力量,1957年的退役时38岁。
李景润则于1950年前往北欧,效力于波兰球队克拉科夫,并随队于1951年和1952年夺得波兰国内联赛冠军。在回国后的1952年,波兰国家队在上海与中国的国家队进行比赛,李景润作为东道主,也同时代表波兰队出场,成为首位代表外国国家队出场的中国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