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石代表什么生肖?
说到文昌,可能大部分人比较陌生,它是中国古代天文官职,全称是“文昌阁司命”,相当于现在的天文台长,负责观测天象、推算节气等。 文昌星是位于大熊星座里面的北斗七星第二颗与第三颗星星的总称,因为看起来像斗笠或者笔架,所以也叫做斗魁、斗柄、斗勺等名称。
古人根据天体运行规律制定了干支纪年法,以冬至为起始点,将天地之间分为二十四个区段,每个时间段15°,每一区段为一个节气,每两气之间相隔360°。这种纪年法与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基本相同,只不过我们的起点是春分或秋分(太阳直射点移动至南北回归线时)。
每年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到达下一次春分之前,期间经过了十二次节气,也就是24小时,而夜晚的时间也是24小时一次,所以古人用“子午流注”的方法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是固定的一个字,从“子时”的“子”到“亥”时的“亥”一共十个,用“子鼠”“丑牛”“寅虎”“卯兔”等等表示出来,如此循环往复。
当然,这种记录时间的方法其实很复杂,在宋代以后又出现了“十干支纪”法,就是把整个白天和黑夜都分为100刻,每一刻等于24分钟,这样每一个时间点就有了两个词语来表示,比如“甲辰时”就是“甲子”和“戊辰”两个时间词的组合,如此不断重复。 根据《周礼》记载,祭祀文昌帝君要用“一太牢”(猪、羊、牛三牲齐备);朝廷在春天祭日,秋天祭月,各自用“一少牢”;民间则一年四季都能用猪、羊祭祀。 到了唐代,唐朝政府规定,只有进士及第才能奉祀文昌帝君,比明朝的“翰林院”还要严格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