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金箔金是缺什么?
这是两个不同概念的名词,“金箔”不是指金属制成的薄片,而是特指一种金器——用黄金打成的薄纸一样的东西。这种金箔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所限,黄金的冶炼加工水平比较低,不能得到很厚的金子,因此将极薄的黄金打成薄片用来装饰品应该是比较常见的事情(现在云南也有这种工艺)。但到了宋朝之后,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人们已经能用较厚的金板来制作首饰和货币了。所以从那时起,“金箔金”的概念就逐渐被“纯金”“足金”等概念取代了。 至于这“箔金”到底是什么性质呢?按李约瑟的说法,它是一种“低成色(低于95%)、低质量(低于4g/t)的黄金制品”,也就是含金量不高不低的黄金制品。
这类东西在今天已经被赋予了文物价值或者艺术品价值而不再单纯属于商品范畴了,不过它们最初作为商品的样子还是应该被保留下来。于是人们想出了在表面镀上薄薄的黄金金层以此来恢复它原有面貌的做法。据说,这种方法最先起源于日本,是在18世纪中叶以后由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带过去的。
那么,既然有了这一工艺,为什么还要保留“箔金”这个旧名称而不使用新的称呼呢?这是因为“箔金”这个名字背后还有一段故事。据说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美国人民为了减少英国对海上贸易的封锁而想要建立一支海军,但当时美国没有足够的金属制造舰只,于是美国人就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在海上捕捉西班牙船只,然后用打捞来的贵金属为欧洲提供商品!
一开始英国人并未察觉,直到他们发现一艘载着许多桶蜂蜜的美国帆船后大惊失色,因为英国人知道,一桶蜂蜜的重量的黄金足够打造一枚金币了!于是他们逮捕了船长并检查了货物,结果他们在桶里发现了用细麻布包着的“白片”,原来这是英国人一直寻不到的“箔金”——它被完美地伪装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