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头属于五行属什么?

漆简君漆简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骨头,即骨骼系统(Skeletal system)由206块骨头组成。 古人将骨划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部分;

现代解剖学则把骨分为:中轴骨、四肢骨和头面部骨3大部分。其中,中轴骨又包括脊柱骨和胸廓骨两部分;

而四肢骨又可分为上肢骨和下肢骨,各包含107块骨头。这些骨头分布区域不同,形态结构各异,但都承担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骨还有厚度之分,一般从薄到厚依次是:脊柱骨、肋骨、椎骨、股骨、肱骨等;

按部位分还有:颅骨、颧骨、腭骨、舌骨等等。 那么这些骨头的质地都是一模一样的吗? 其实不然!有些骨的韧性特别好,比如椎骨,因为里面有髓核,所以承受压力时具有弹性,不易折断;

有些骨却很硬,如颅骨内部没有髓核,却存在松质纤维,因此颅骨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力而不会变形。 在所有的骨头里,有一些特别坚固,犹如铁打一般,人们常称它们为“硬骨”,这些硬骨大多属于中轴骨。

另外一些骨头比较“脆弱”,似乎一碰就断,它们是软骨,多出现在头和四肢。

元圣永元圣永优质答主

骨是构成人体骨骼的重要部分,其内藏骨髓。中医藏象学说把骨归属于肾,肾藏精,精生髓,而“骨者髓之府也”。因此骨以及骨髓的生理、病理都与肾有关,即骨是肾精所化生和濡润的,是肾精充盈与否的外在表现。若肾精充足,则骨骼得到充足滋养而坚强壮实,关节和枢活动自如;倘肾精亏虚不足,骨骼失于充养濡润,必然“干”,而导致骨骼枯萎,脊柱弯曲,易骨折,行走困难等病变。

古代医家很早就注意到骨骼与肾精之间的关系。《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又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素问·痿论篇》说:“肾气热,则周茎痛而热,筋力弱,机关不甚能转摇,骨将惫而不能久立”。《素问·脉要精微论篇》说:“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灵枢·经脉》说:“肾足少阴之脉……循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支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素问·咳论篇》说:“肾咳之状,咳咯……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六府……之伤皆属于肾。”说明骨骼是通过经络系统与肾互相联属,在生理上为肾所“主”,在病理上也互为影响。《灵枢·海论篇》说:“肾者,主水也,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咽、下至胃,以温膀胱,冲和三焦。故水谷者,六府之本也,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提出肾又开窍于二阴,司二便,和膀胱相合,脾肾可以调节整个水液代谢。若水液代谢失常,水湿之邪不能及时化,反而侵凌它脏,则可引起全身疾病使骨受伤损。《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因于湿,首如裹……劳汗当风寒薄之,一日则病,二日则不已……三日则咳甚,而胁支痛,四日则腰椎弛……”还说:“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由上可知,骨骼的正常生理功能取决于肾中精气的充盈和充足,精气充足,精髓足,则骨骼坚致,筋腱强健,活动自如,精力充沛。倘若肾中精气不足,精髓亏虚,外在表现则为骨骼失养,骨脆发软,易变形或折损,且自幼发育不良,精力衰退而早老。因此,在中医学中把骨骼不正常的病变归源于肾虚。临床常见有腰腿、脊柱疼痛或腰酸无力,行走困难,易跌跤,或腰椎变形,驼背,四肢易骨折等。一般治宜补肾强骨,多用杜仲、熟地黄、鹿角胶、龟板胶、淫羊藿、肉苁蓉、续断、骨碎补、狗脊等。

在内、外、妇科等疾病中,也常出现有关骨骼方面的症状,皆与肾虚有关,如妇女年老后骨软发折。近年来,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从肾虚论治,一般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阴虚阳虚等证候类型,治法用滋补肾阴,温补肾阳,或阴阳双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