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有五行吗?
“太岁”,全称“太岁星君”,简称“太乙”。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负责监督世间万物运行的神明,他是一颗星,同时也是一种司命之神,主管人的寿命长短、富贵贫贱。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对太岁的记载,《楚辞·远游》中有句“集重阳九日,朝太乙兮咸池。”晋代文学家潘岳在《安身论》中提到过“太岁”:“夫太岁者,乃一岁之尊神也。”(《晋书·天文志上》也有此记载)
汉代画像石中还出现过执旗而侍的“太乙”神像。唐代柳宗元写过一篇名为《天说》的文章,文中第一次完整地出现了“太岁”这个词。宋代时《道藏》中收录了五岳真人王仲寅所著的《北斗七星延生决》,这篇文章中也出现了“太岁”一词。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辛夷》条文中提到了“太岁”;清代张尔岐作有《太岁篇》。可见自汉代以来“太岁”一直是一个非常常用的名词。 “太岁”是古代指代岁星的专用词。古人很早就发现每年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位置慢慢向北移动,到了大寒节气,太阳直 射点位于北半球最高点。这种直线移动的过程是很缓慢的,需要一年多时间才能完成这个循环。所以古人把冬至到大寒这段时光分成三段,每段约四个月,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代表星辰的称谓。从冬至开始依次是“冬至”“小寒”,然后进入“大寒”时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15°。大寒之后立春,天气逐渐回暖。
古人观察到,每四个月的某一天,月亮会在某个时间内出现在某一颗星辰的位置上,也就是在某个瞬间,月亮和这颗星辰形成一条直线。由于月亮绕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面存在一个夹角,所以在农历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后几天内,月亮和某些星辰之间都会形成一条直线。当月亮出现在某一个星辰的位置时,就形成了“日月同辉”的景象。这些在某一个月出现几次的星辰,因为不随着季节变化而移动,被称之为“留候”,又称“守宫星”。古人把冬至后第一个“月晦”(月末)这一天命名为“留候日”。
到了现代,人们已经知道月亮和行星一样,是绕着地球运行的,而且它的运动轨迹是一个椭圆,所以会出现月亮和某些星辰成一直线的情况。这种月亮和某颗或某几颗星辰组成特殊图形的现象,被称为“月相”。现代科学认为,月相有“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等变化,这些名称反映了月球由亏渐盈的变化过程。 从古籍记载来看,“太岁”就是古代的“留候日”,又俗称“岁星”。它实际上是指掌管一年的众神之首,这一年都被认为是“太岁”主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