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属五行什么?
“四时”指的是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 “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五色”是指青黄赤白黑; .... 等等,古人把世界分割成许多小块,每个小块取一个名称,以指代整体,这种概念的分割和现代科学分门别类研究方法有相通之处。
但古代这种概念的划分并非一成不变。 比如季节,古时分为四季,每季三月。《礼记》中有“孟春”“仲春”“季春”之称。《庄子·天下》篇载“春秋冬夏,朝暮晦明”,这里的“春夏”当为“春秋冬夏”之省略。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春季已经包括前两个月了。 汉代《黄帝内经》中谈及节气周流时,用“寅丑之交”“子亥之交”“卯辰之交”等词,说明当时“子午流注”中“交”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春季开始于立春,结束于立夏,总共三个月。东汉班固著《白虎通》,其中谈到春季开始于正月,结束于三月,显然与现在划分一致。
唐代韩鄂撰《岁华纪丽》,其序文中提到“盖岁阳起于子,岁阴始于寅……故寅月为春之首,卯月为春之中,辰月为春之下”,也是现代观念。 至于颜色,古有“五行五色”说,也即“青赤黄白黑”,其实这是阴阳家的说法。在战国时期,墨家“非命有色”,认为“五行”只是象征性的名词。秦越人《难色论点》中提到“木生火,金生水,水生木,此相生之道。夫青出于蓝,而木生于火。”这里的“木”显然不是代表春天的植物,而是五行属木的概念。《淮南万毕术》中有“丹青散而为绿,火气之所蒸者也……”可见西汉“五行五色”说已经有了变化,绿色由青色演变而来,而春天仍然是以树木的颜色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