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到了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真是时候,昨天(2014年6月3日)上午,广州同时宣布两件事情: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广东自贸试验区和黄埔保税区。 先来看看自贸区,这个官方定义是“由国家批准在中国关境外设立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区域”。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香港和新加坡,事实上,作为改革开放的龙头,深圳率先获得了试验区殊荣,1987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接下来,厦门在沿海开放城市当中率先迎来改革春天,1988年成立特区。而广州这次获批,可以说是时隔30年后重新回到中央的战略布局当中——1980年至1988年间,由于地理环境相近、语言相通,且与珠三角“三资企业”大量存在的现实需求相匹配,广州市曾被定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不过,当时还属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的特殊时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还没有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头戏还在农村。所以虽然广州被定在了战略层面,却仍然没有能够摆脱“计划经济老大哥”的身份,与深圳相比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到了21世纪第三个十年伊始,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这个大背景下,广州再次被选中,除了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外,更为关键的是,这里即将成为首个内河自由贸易试验区。
据透露,广东自贸试验区将依托珠江口水域,面积达到116.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29.3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87.2平方公里;计划实施货物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金融创新试点等四大任务,建设成高水平开放的门户枢纽和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再来看第二件事,即黄埔保税区的设立。按照官方说法,这是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现代化口岸设施。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公布的文字里出现了两个新词——“综合保税”和“监管创新”。
综合保税是指哪些内容呢?文中提到,该功能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对进出境货物的监管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赋予海关对外贸进出口货物及保税监管场所开展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监管和服务的职责和权力,进而形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现代海关制度。
所谓监管创新又指的是什么呢?文章接着解释,这包括优化通关流程,简化检疫手续;推行电子报关、电子审图、电子化审批、网上监管和远程监造;建设实时通关系统,实现与周边国家海关联网,共享电子信息等等。
从这两个关键词可以预见,未来的黄埔港区势必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而作为国家级规划和政策支撑,这种改变将是系统和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