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字五行属化么?
“能”字的五行不是火也不是水,而是“土” 《说文解字》中关于“能”字的解释是这样的: “能”字在金文中这样写 在小篆中是这样写的 从古文字来看,能字由两个形符和一个声符组成。这两个形符是:“月”和“豕”,表示与猪相关;这个声符是“肉”,表示声音。 所以古代的能字本意应该表示:与猪有关的肉(食物)。
在现代汉字中,能字保留了一部分本义——指动物的腿、胳膊等部位富有弹性,可以弯曲伸张。比如你能做这个动作,说明你的胳膊“能”,或者你的腰部“能”。但是这里的能已经不具有本义中的褒义了。 而古代能字最重要的意义,即与猪有关的肉类食品,被继承到了今天的能字里。所以,能字在古代还常作为食字表示食物。如“膳羞(馐)”“馐馔(饮食)”等词。
能字并不是一个会意字,而是形声字,表示“熊”的意义。所以“能”是像一个侧身站立的“熊”,下面是“熊”的脚印,加一条斜线,表示是按着脚印找熊时所发现的“熊”的形状。
在古代,“能”字也作“熊”字用,古代人常以“熊”字来为自己命名。据《史记》记载,秦国的祖先叫大费,也叫大培,“能”“培”同音换用,所以“能”字从“月”(月,古文用作肉字旁),也就是从表示“肉”的“月”。
“能”“熊”两字后来分家,把“能”字下面一横撇改为“儿”,就成了“熊”,“能”的本义是:熊。象形字。
“能”的意思:
1、表示会、能够的意思,后来“能”字专表能力,通“耐”字,表示忍耐、禁得起的意思。如:能言善辩、能工巧匠、能屈能伸、身强力能、年幼力能、体强力能等。
2、“能”在文言文中作名词讲时表示(人的)能力、技能,如《列子 汤问》:“虽然,公输子之为器械,我犹未学也。请许我时,亦学治钩强而后进。”如才能、能力、技能、能人、能为、能人辈出、老谋深算等。“能”在文言文中作虚词讲时表示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如《论语 子路》:“若无得罪于国,国诸?”如能知、能者为师、各尽所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