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螯”字的五行是木,这是因为“螯”字由“虫”“召”组成,而“虫”在古代五行的属性就是水,所以“螯”字的五行也就成了水。 《尔雅·释畜》云:“獐,召。”注曰:“今江东呼獐为召。”郭璞注:“兽名,似鹿而小,黑,短尾,好合。”即现在的梅花鹿。可见,古代的“螫”字写作“召”。又,古代有些字,上面的笔画比较复杂,一般都不考虑“上象形”这个因素了,如“戟”、“弓”等,但“刺”(包括“螫”)、“射”等字的上面部分仍视为象形,其五行属性仍然属于木。
那么,为什么“蜇”字的五行不属于火呢?因为“蜇”从虫,而古人的五行观念中,与“虫”有关的都属木;另一个原因是“虾蟆”古称“蟾蜍”,而“蟾蜍”是阴性动物,古人认为阴大于阳,将“蟾蜍”所具有的五行属性归于土。详见我的文章《五行溯源系列之五——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在古文字中,“甲”字像是插着旗子的战车,属于武字族,故五行属于火。而“爪”像手指,属于文字族,故五行应归属木。最早的“甲”和“爪”两个字,其五行应该属于同一属性。
鳌,汉语常用字,读作áo,最早见于金文。其本意为虾鳌,即虾蟹类的钳,如“蟹鳌”、“蟹鳌”,也指形似虾鳌的东西。引申指鳖足,因鳌足有力而大,故又假借指大龟。“扶桑在东海边,每鸡鸣时,天人以巨绳,维扶桑于天,借已不摇动;名曰绳末,以五色丝缕相连,其所维者有泰山,以拄绛罗也。”“巨鳌而用之”,以大龟之足支承大陆,又引申泛指龟。
在汉语中,常用语词有“龙蟠虎踞”,比喻形势雄据险要,气势壮伟,或指雄才大略、有雄才大略的人。
在复姓中,“鳌”被用作姓,“鳌”字读作áo,鳌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在复姓中排名第一位,该复姓仅见于中国西汉,为山东菏泽人。现代有简化为鲍姓者。《中国姓氏大辞典》中称“汉有鳌氏。”《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有条注引《魏略》道:“山东有鲍田者,世医巫之家。鲍田之祖谓田曰:‘汝知汝先之姓?’田曰:‘姓鲍。’祖曰:‘非也。’问曰:‘姓何等也?’曰:‘姓鳌也。’曰:‘将鲍字误也。’田曰:‘鲍田,家所用作字。’祖曰:‘不然,田非汝本字。’曰:‘将号何也?’曰:‘号文子。’曰:‘其义何为作号文子?’又曰:‘汝先世本通经传,好引经文以名号,故以文为号。’于后子孙疑之,推按经传,果得其验。因乃自相止曰:可自今已后,以鲍氏为姓,改号曰田,文子其字焉。’”这段文献记载了鲍田的祖父考证家族原姓本字的过程,证明这个家族原姓是鳌,鲍氏,鲍田是后世逐渐演变的结果。另外,宋代庄绰《鸡肋编》也有类似的文献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