瑆字的五行属什么?

谌芳栀谌芳栀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瑆”字,读音 xīn ,字义是 “玉色明亮”“光明”的意思。部首王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2画,五笔GBMH,仓颉MGTU,郑码CUYA。

《广雅》中说这个字的意思是“玉色也”(指美玉的颜色);《现代汉语词典》中则解释为“〔珠光〕珍珠的光。亦作「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瑆”字属火无疑问。

然而,我们查阅《康熙字典》可以找到关于“瑆”字的另一份释义:“【集韻】申齡切,音星。【爾雅·釋器】琮謂之玿玲。【注】色如昭明。【又】琬琰之玉。【注】色如蒼筤。又【儀禮·玉藻】璋璽為瓚。【註】瓚,赤白玉也。

由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在古代“瑆”字的确有“白色”的含义。《儀禮·玉藻》中的“瓚”字,漢代經典著作《礼記》中有著錄,並且鄭玄為此字注釋的同義詞中就有“白琯”一說,可知“瓚”字的本義就是白色的管狀玉器。而“琡”字在漢代典籍中也常作“晢”,意思是“白玉”(參見《漢書·西域傳》)。再往前推,我們还可以找到“琡”或“晢”的字形和“白璧”、“潔白”等意思的直接關聯。這些都顯示出“瑆”字的初文當是表示“白璧”之意的“晢”。

古代的文字學著述中,對於這些字形的來歷都有清楚的交代。例如《古文獻通考·古文字考十三》中就說“『晢』字從日,聲。《廣韻》作『晢』,注云『日光也,亦作「熾」』,則今字應作『熾』。”可見“炽”“晢”“琇”等字,其本字都是“珵”。

我查考了幾部漢代字書和經典,發現汉代經典著作中,“晢”字多作“熒”,而且多是作為“荧惑”的簡稱而出現——這也是它被借作“螢”字之後的常用意項之一。這種用法一直保留到了近代。但是我要指出的是,这里的“熒”字,其本字皆與“皙”字同源。例舉如下:

① 顏師古曰:“《詩》曰‘倬彼雲漢’,言星漢之寬邈也。‘熒熒炎炎’,言星體之光采也。”(《唐風·揚之水》疏,見陳奇猷輯校《古文獻通考》引)

② 李善曰:“《楚辭·離騷》‘皻皻兮粲爛。’如淳曰:‘皻擯兮,白皻也。’……郭璞曰:‘皻皻,光耀貌。’”(《楚辭·离騷》注,見陳奇猷輯校《古文献通考》引)

③ 張銑曰:“,星名也。《春秋傳》曰‘無月而曜。’即此星也。一名「大荒南星」。”(《周頌·思文》箋,見陳奇猷輯校《古文献通考》引)

④ 韓愈曰:“吾子之能遠遊乎?然則所至者,日月星辰之際乎?……明日日中,吾嘗觀焉,噫,其左極矣!於是一晝一夜,漸就低下,至望日,則平滿了。”(《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見《韓昌黎全集》)

以上四条材料中,前兩條是對“瑩”“晢”字的解釋;第二條是對“熒”字的形聲結構的描述;第四條则是韓愈形容月亮在慢慢變圓的畫面。所有這些,都可以證明“瑆”“熾”“晢”等字,其本字都是“晳”。 “晳”本指白色的玉,引申為“白的”的意思。由“白的”再引申,就可以指“白色的光”——這裡的光可以是自然的天光,也可以是月光或者燈火等人造的光。

《莊子·達生》中有“齟齟而死,膏燭而明”的句子,说的就是點着蠟燭或者油燈照明的事情,其中的“燭”字,即指裹上棉絮等物用以照明之物。先秦的典籍中经常用到的“燭”字,通常都是指蜡烛,而不是火炬。我認爲这里用的“燭”字,就是“燭”的本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