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字五行是什么?
“迹”的繁体字为“蹟”,简体字的笔画数为16画,繁体的笔画数为23画,都可以在网站上查到,是确定无疑的。 那么该字的五行呢? 先来看部首,部首为“辵”,根据古文字形,“辵”作偏旁时,多表示行走的意思,如“途、道、达”等字。《说文》中有言:“辵,乍行乍止也。从辵,之省声。”也就是说该部首表示的是一种走的样子。
再来看“跡”的字形演变,“跡”最早写成“跡”,上面是“辵”,下面是“乙”。《說文·辵部》:“跡,履行的迹。”“乙”指的是“足”。合起来就是“足迹”的意思了。这个字形一直延续到唐朝。后来慢慢变成了今天的“跡”,把“辵”上面的部分给去掉,留下了“跡”。
该字的部首应该用“辶”代替“辵”,且五行应该属水。 但这是百度百科上写的,我不太认可,觉得应该还有别的解释。
首先该字原义就与行走有关——散步的足迹,引申出来才有留下踪迹,追随,仿效的意思;而“追踪”也是追上去,跟上,也就是追逐那人的足迹。所以该字的原义应为走动,步行,而且是个动词。
古代有五音六律的说法,现代音乐中则分十二平均律,其中“六律”又称为“六均”,即六个基本音响,对应着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其中每个音阶又各包含三个音响。 这些名称都是从古代传下来的,每个音节的意义也都相当确切。以“律”为例,《释名·释乐器》中说:“律,麓也,象管之形。”可见“律”的原意就是指乐器里吹口那一节,用竹木或金属制成,有一定长度和粗细的圆柱状。
我们看“跡”字的字形演变,“跡”最初的字形象一个短小的竹筒,然后逐渐变为像一根细长的竹竿,最后变成现在的样子。所以我认为该字五行应该属火。 用现代观点来看,其实“六律”中的每一个“律”,都对应着一个频率,因此也可以理解为每个频率都有一个象征性的乐器,每四个频率为一个周期,分别有一个代表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