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行什么关系?
“五”这个数,在《洪范》中是与“一”相对的。 《洪范·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终命。”其中的“五日考终命”与“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都是相对应的,说明“考终命”与前面四福一样,也是人们所追求的五大幸福。 但是,如果将五福中的“一”“二”“三”“五”与六极中的“一”“二”“三”“四”“五”相比较,就可以发现二者是对应的。 所以有人据此推测,“五”是代表中间等级的数目字。(请参阅许慎《说文解字》) 如果这种看法成立,那么“五行”和“五帝”的关系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因为,“行”在《洪范》中的含义就是“道路”的意思,而“帝”指的是“天帝”(请参阅何幼琦《周礼译注》)。所以,“五行”其实就是指代“五方”的道路(物质载体);至于“五帝”嘛,自然就是指代“五方”的天帝了。 这似乎是一种相当合理的解释。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五行”是指五种德行,或五种功德。(参见王培禹《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第2期) 五种德行是指什么?据《尚书·益稷》记载,大禹与皋陶讨论治理天下的办法时,禹说:“洪范九畴,皆使我治之。”“九畴”指的是九个方面的德行,禹所说的前五畴即:
一是敬,二是孝,三是友,四是仁,五是知。这五项是每个人都应当具备的品德。
后四畴为:
一是廉,二是毅,三是正,四是直。这四项是比较高的道德标准,属于君子所应具备的品德。 还有人认为“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星,或者包括日月在内的七曜。(请参阅刘耀南《中国天文史》第四章) 还有学者认为“五行”是西周至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占卜方法。这种方法以五枚蓍草占卜,每枚蓍草象征一种事物,共占五策,每策象征一件事物,合计二十五次,一次卜问总共要拆散五套卦象。“五行”实际上就是五种不同事物的意思。(请参阅萧俊彦撰写的《周易文字音译释名》) 以上几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考察“五行”在周秦以后的文献中的用法,就会发现,作为物质实体的“五行”已经不复存在了。
从《洪范》开始使用的“五行”概念,到西汉末年,已经泛指万事万物了。如东汉经学家郑玄给《周礼》作注时就曾说:“五行,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也。”(请参阅《周礼·夏官司马·司勋》郑玄注) 而魏晋时期的儒家学者郑康成更是断言:“五行,五事(即貌言思想心志气)也。”(请参阅《书·舜典》郑康成注) 后来,宋朝大儒朱熹又在《中庸集注》中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五行者,天地阴阳草木金石农渔牧副林相须而成者。” 到了这里,“五行”的概念已经被彻底消解了。它再也指代不了具体的事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