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五行属什么?
佛教是外来的宗教,传到中国后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并逐渐发展壮大的,因此很多中国人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感情。虽然很多人都自认信佛或者拜佛,但很多人其实并没有真正了解佛教,比如对佛学中常见的“五行”就存在着很多误解。这些误解有的是因为语言上的混淆(比如把五行的“行”错误地认为是阴阳、三才、四象中的“象”),也有的是对佛教典籍的错误解读所致。
1. 佛教的圣物并不是“金”,而是“舍利” 很多人对佛教的第一个误解就是以为佛经中的“金”就是指黄金。实际上,在汉语中“金”字不但指代金属金,也代表一种极为珍贵的材质,那就是“舍利”。《妙法莲华经》中说:“舍利,是身之精华。”而《大般涅槃经》也说:“舍利者,所谓身骨。”可见舍利其实就是指人的身体或尸体的骨灰。
那么,为什么佛教的圣物会有这种“奇葩”的东西呢?这就要从佛教的传承说起了。佛教最开始传入中原地区是在东汉末年,但是当时没有流传下什么经典,所以佛教在汉地的影响力并不大。后来佛教第二次传入中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回可是带来了大量的梵文经典。不过这些梵文经典用汉地通用语翻译过来就成了玄奘大师的《大乘妙法莲华经》和鸠摩罗什大师的《大般若经》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此时中原地区汉语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能直接采用原典进行直译,而不必像以前一样采用音译再加意译的方式了。而“金”这个字在梵文中本来就有“skr!!”的读音,恰好和汉字“金”的读音一致,而且是表示珍宝之意,所以就被引用来表示“舍利”了。于是佛教的圣物就从人的身体变成了舍利子。
2. 佛教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 很多中文出版物中都宣称佛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之一,甚至还有人把儒释道并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其实,无论是从中国本土文明的起源,还是从现有文献来看,佛教都是外来文化。
现在一般公认,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是在公元一世纪到三世纪间由婆罗门教分裂而出的一种新宗教。而在我国有记载的最早佛教入华者是两位来自印度的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关于他们的到来时间有很多种说法,但是根据他们创建白马寺的时间来推断,最有可能的是他们在汉桓帝永寿元年(东汉中期,156年前后)来到洛阳。此后,佛教开始在汉地盛行起来。
3. 佛教不是“神”的神灵信仰 前面说了那么多,似乎有点跑题了。不过,以上都是为了阐明一个事实: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时没有受到道教的影响,所以没有“五方佛”也没有“玉皇大帝”。更没有“南赡部洲”和“北俱芦洲”的概念。更不用说“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和“雷公电母”之类的虚构神话人物了。
至少在汉魏六朝时期的佛教是没有神灵观念的(当然,这并不说明佛教后期有了神灵观念)。如果有人说他信佛,可是一谈到佛教总是离不开“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或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话,至少可以证明他的佛学造诣还处在初级阶段(这里不包括净土宗和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