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在上海好还是深圳?
金融行业具体是什么行业呢? 券商,银行,保险,信托,资管计划…… 互联网金融又包括哪些行业呢? 第三方支付,小额贷款,消费金融,P2P网络借贷,众筹,基金,期货,理财…… 我们来分别看看这两个城市对于金融行业的支持情况
1.券商 直接来看监管层文件。 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发〔2015〕37号文,确定将上海确定为全国金融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和“试验田”。文中还提到: “在现行税收政策框架内,对上海试点项目符合条件的融资交易,原则上免征印花税;”(注:融资交易指证券公司以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进行抵押、质押而融通资金的行为) 上海市政府也迅速跟进,颁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其中第二十三条明确写出:“支持依法设立各类金融机构,开展各项金融产品创新业务。” 第三十四条则写道:“符合有关规定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在自贸试验区设立的分公司,可以申请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经批准可以设立跨国公司财务公司,为境内外客户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 再看深圳。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的政策优势同样明显。 国务院于2010年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快深圳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步伐,推动深圳成为国际化都市。
深圳证券交易所则通过建立创业板,为创新型企业融资提供渠道,并推出多项改革举措——如扩大股票发行注册制试点、推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定价发行等,为企业上市提供了便利条件。 但与上海相比,深圳在保险、信托等其他金融行业方面没有明确提及,而在金融行业最重要的牌照——公募基金的批复上,却出现了倒向上海的趋势——截至2014年底,已批复的25家基金公司中,上海占9家,北京和深圳各6家,杭州1家。
在上海能够拿到更多金融牌照的背后,其实是国家对上海的定位发生变化——“金融改革试验区”变为“金融开放试验区”。 而深圳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其实早在之前就获得了多项金融改革试点的资格——如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跨境贷款、QDII和ODI试点等,近年来又新增直投试点、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新内容。无论是从政策层面还是实际进展上来看,深圳在金融行业都拥有良好的生长环境。 但是,如果考虑长远,建议题主去上海。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目前整个中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上海作为经济重镇,肩负着转型的重要使命。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也是上海老大哥必须扛起来的一杆大旗。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上海将在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二是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三是深化金融改革开放。 在这些领域,都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已经出台或正在谋划中。 以科创板为例,不仅是扶持中小创企业的有力举措,同时也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一环。另外,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还将打造一张新的“名片”——全球资产管理行业。
从行业人才角度看,上海已陆续发布从业人口统计信息,表明金融行业发展势头强劲。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到2017年末,上海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单位5098个,从业人员78.50万人;保险业分支机构及从业人员5393个/人,证券期货业机构从业人员12.96万人,基金业专业机构7854个/人。 总体而言,上海的金融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拥有较多政策倾斜、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和较强发展实力的高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