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经理有哪些?
先引用一句名言,“市场如同一个大海,我们无法全部理解这个海洋,但只要知道一些主要的潮汐规律并利用好这些规律,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获取收益”。 这名话出自于《漫步华尔街》一书,作者伯顿·马尔基尔是著名的经济学家、金融专家,他所著的《漫步华尔街》和《聪明债券》都是金融界的经典著作。 下面来说一下我对这位大佬的分析。
一、投资能力评价 很多投资者可能不知道,评价一位基金经理好不好,最重要的不是看他管理了多少资产,最大的功劳干了什么,而是要看他的业绩。
因为对于资产管理行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让钱变少”,即通过管理基金的资产,让投资者手里的现金或者股票更少。而衡量标准就是看他在哪个时间段内的业绩表现。 如果一只基金在同一个时间区间内跑赢了沪深300指数或同类产品,并且能连续多年保持这样的优势,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只基金的管理是有效的。
当然,我们不可能只看一年两年的业绩就断言一只基金是否值得购买,最可靠的做法还是考察其历史长期业绩。 我们打开东方港湾官网,可以看到公司今年刚发行的多只新基金,但是这些基金的过往业绩我们却很难找到。
我们再搜索到公司经理吴俊先生的简历,发现在他负责的5只产品页面中,只有1只是成立超过5年的老基金,而且业绩也是一般。其他4只都是今年刚刚成立的新基金,净值都处在高位。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评测吴俊先生的能力,就只能通过这一只老基金来观察。但是时间窗口又太短,只有几年而已。这样我们就遇到一个问题,如何评价一段短期业绩。 如果单纯看今年或者是前几年的业绩,表现并不好。但是考虑更长的时间维度,业绩又能稳定地战胜沪深300指数,这样问题就能解决。
不过从公司网站上来看,公司最近五年发行的产品并不多,也就两只。所以整体来看,公司的业绩并不出色。 在挑选基金的时候,很多人会把重点放在基金公司的实力上,其实这是本末倒置了。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基金经理的选任和更换,以及他们所管理的产品的业绩。
二、公司运作情况 一家机构光有人才是不够的,还要懂得如何将人才用起来,如何让这些优秀的人才发挥最大的效用。如果一家公司能够搭建一个有竞争力的团队,并且有效地协调各个成员的工作,那么这个公司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因为投资是一项集体决策的过程,需要基金经理能够集思广益,充分融合各方的智慧,从而做出最优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