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字在五行属什么?
《康熙字典》 中 【寅集上】【宀部】 棟 ·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10 注音:杜孔切,音棟。屋之頂也。从宀,童聲。《說文》:屋梁也。《詩·豳風·七月》:九月修築室。《莊子·天運篇》:不寢而張,天不窮滅。 又《廣韻》都孔切《集韻》德孔切,音動。義同。 又叶徒谷切,音篤。《楚辭·離騷》:何瓊珮兮。芳茝樹兮。望長川兮。魚鱗結兮。乘雲帆兮。錦綸鏇兮。曰夕晦兮。載雲行兮。車馳馬走兮。望長川兮。心愴怆兮。
本字是「棟」(音 dòng)。造字法為会意兼形声。从「宀」(表示与房屋有關),從“童”(表示頂部的橫樑)。「棟」的本意为房屋的頂柱。後來引申為房屋,山嶺的頂部等意思。
繁體字的「棟」在字形上與簡體字有所不同,上面是“宀”,下面是“丁”。這是因為繁體字以形聲字為主,下面的一部分表意;而且多是左右结构,左側表意右側表声。而简体字多是上下结构或是单一结构,所以下面的笔画多被移到上方了。
繁体和简体两字,读音相同,含义相似。
我们一直所说的“五 行”其实是“《易经》上所阐述的事物间的客观规律”。金木水火土五行又被称为“五行要素”,五行要素彼此相生相克,这种相克相生的关系被用来阐释世界万物之间的联系。
“五行说”产生于殷周之际,后经过不断完善被中国古代先民用来阐释世界万物的构成,是古代先民对世界认识的独特视角。“五 行”中的“行”是“运行”、“运动”的意思,“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要素运行不止,无始无终的动力,也指事物间的相生相克以及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
关于“五行”的来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五行”的说法源于数的崇拜,五数最盛故被称为“五行”;有人认为源于五方或五谷;还有的人认为源于对天象的观测。我们一直所说的“五 行”是相生相克的。所谓“五行相生”即指“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所谓“五行相克”即指“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