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怎么出钱?
作为一个在地铁行业混了多年的老炮,负责过四个城市的地铁建设及运营管理工作,负责任地说,目前(2016年3月)国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地铁公司”,只有“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或“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这类名称的公司,都是负责城市地铁(轻轨)建设及运营的国企,其性质和铁路总公司一样是央企。这些公司的成立方式一般是由市政府申请,经过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审批后,由市政府出资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主要负责某市地铁的建设、运营管理等任务。
至于题主所问的“地铁是怎么出钱的?"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地铁建设的模式以及成本计算两个方面的问题。简单来说吧,现在我国的地铁建设实行的是“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模式,也就是政府和开发商各承担一部分建设资金,剩余的资金由银行贷款解决。
以天津为例,天津市政府先期投入75.8亿元,占总投资额的43%,其余资金通过银行借款等方式解决。虽然前期政府的投资款来自于财政资金,但是政府却将这笔资金算入了当地固定资产投资之中,从长远来看,地方政府还是花了比这多得多的人民币。因为按照现行体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需要计提折旧,而这笔开支随着设备的报废而逐渐转化为政府的支出,所以政府实际上是付出了远远大于75.8亿元的费用。至于具体多大量级的费用,这里不便公开讨论。
对于企业主体所承担的那部分建设资金,由于不同城市间的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没法给出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但不管是采用PPP模式或是BT模式,最终都是由企业承担建设资金的本息,当然这些资金最后都会通过车辆购置、维修保养、土地租金、人力成本、财务成本等各种渠道摊销出去,形成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影响该线路的运营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