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的五行是什么?
古人把世界万物用金、木、水、火、土来表示(其实还应该有个“气”,但古人习惯用这五个字了),并在不同的场景下赋予它们不同的含义,但这只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简单分类法而已,和现代科学的思维是两码事(虽然近代有人试图用现代医学的解释来赋予它新的内涵)。所以如果非要问走属什么,那答案是:走属走,它属于五行之一。 但古人认为世间一切皆由这五类物质及其运动变化所产生,于是又把世界万物的属性归到五类当中去。比如金生水,是指五金(指金属矿石)熔化变成液体;又如火克金,是指火焰能烧断金属。这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式很古老,也很普遍。
《黄帝内经》中就有“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的表述,这是以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喻五行(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又以五行喻五脏(肝、心、脾、肺、肾)。 中医理论体系中还有一些以“子午流注”推算方法得出的理论,这些内容在古代医学著作中很常见,如《难经·六十八难》中有“肝于日居卯,心火于日居午”,《灵枢·经脉》中有“肝生于左,心生于右”等等,这都是以时间为坐标,从子时(23点~1点)开始,依次推导一昼夜之中各个时辰对应五脏的变化规律。
古代医家们还常常把一日划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对应一个脏或腑,称为子午流注。现在中医临床上的“开经泻穴”法就在这一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 总之,无论用什么方法,最终目的都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才是五行的本源意义。而以相生相克为内核的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