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的五行是什么?

丁锦松丁锦松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古人把世界万物用金、木、水、火、土来表示(其实还应该有个“气”,但古人习惯用这五个字了),并在不同的场景下赋予它们不同的含义,但这只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简单分类法而已,和现代科学的思维是两码事(虽然近代有人试图用现代医学的解释来赋予它新的内涵)。所以如果非要问走属什么,那答案是:走属走,它属于五行之一。 但古人认为世间一切皆由这五类物质及其运动变化所产生,于是又把世界万物的属性归到五类当中去。比如金生水,是指五金(指金属矿石)熔化变成液体;又如火克金,是指火焰能烧断金属。这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式很古老,也很普遍。

《黄帝内经》中就有“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的表述,这是以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喻五行(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又以五行喻五脏(肝、心、脾、肺、肾)。 中医理论体系中还有一些以“子午流注”推算方法得出的理论,这些内容在古代医学著作中很常见,如《难经·六十八难》中有“肝于日居卯,心火于日居午”,《灵枢·经脉》中有“肝生于左,心生于右”等等,这都是以时间为坐标,从子时(23点~1点)开始,依次推导一昼夜之中各个时辰对应五脏的变化规律。

古代医家们还常常把一日划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对应一个脏或腑,称为子午流注。现在中医临床上的“开经泻穴”法就在这一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 总之,无论用什么方法,最终目的都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才是五行的本源意义。而以相生相克为内核的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理论基础。

毋菲歆毋菲歆优质答主

中医基础理论中有一部分是五行学说,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总称,是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概括。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规律,概括、阐述人体脏腑器官、形体官窍的功能及相互关系,以及人类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物质及其功能联系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思维方法。是用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一种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和指导临床实践的学说。

中医五行学说中,每个行都包含着五个字,木行有筋、爪、胆、目、肝五个字,火行有脉、舌、心、血、面五个字,土行有口、脾、胃、肉、口五个字等,人体的五官、五脏、五腑、五体、五华等分别归属于五行,按五行的特性及规律,说明和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和相互关系。

用五行解释人体的生理关系,如肝藏血,脾运化水谷精微为血、肉、筋、骨、脉等的生成和充养提供营养,肝主筋,筋得肝所藏之血的濡养而强硬,得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的滋养而健壮,而脾的运化功能,必须赖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方能使脾气条达,运化正常的发挥。所以,归于木行的肝与归于土行的脾,在功能上是相互资生和相互促进的,即符合五行木生土、土生金的顺序和规律。用五行学说解释病理变化,如大怒伤肝,肝火过盛,导致肝木过度克伐肺金,使肺功能受损而出现咳喘胸痛,就是以五行的相克规律来论证分析病理变化的。

此外,五行学说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之,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都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同时又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指导中医学术的实践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