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缩持续多久?

容钰萱容钰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2008年开始,中国经济就进入了通缩时代(CPI小于1%),到2014年通货紧缩的问题更为突出(全要素生产率下降,GDP增速乏力,CPI连续降至负值),当时舆论一片哗然。 什么是通缩?为什么会发生通缩?如何应对通缩?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梳理中国经济运行的轨迹。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没有通货膨胀这个概念;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通货膨胀成为高频词汇。这是因为市场机制下经济增长会有过剩的冲动,而供给面因素则会加剧这种冲动——无论是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还是政府的预算软约束都会导致产能盲目扩张,产出增加。需求方面,居民收入增长与物价上涨之间并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往往是GDP增速下滑时居民收入增长也受挫,此时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往往采取扩大财政赤字,发行货币的方式刺激总需求上升。在这种情况下GDP和CIP都是增幅较快,但这种增速的可持续性较弱,由于需求过度依赖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种靠加大政府负债率和货币发行量刺激经济发展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1993年到1995年的通货膨胀就是这种模式的明证。 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的特征发生了改变,投资和出口主导的增长方式受到了制约,通胀的出现更多地是受需求方面的扰动。2007年和2009年的通胀就是这样,需求旺盛,输入型通胀明显,PPI上升势头迅猛,由此引发的通胀担忧不断升温。 但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走出来的我国经济面临的是另一番情景。国外需求不足,国际贸易萎缩,外需拉动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成为了政策制定的重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的两驾出现疲弱,唯有汽车这驾马车保持了较快增速。但汽车工业属于高耗能产业,对原油、铁矿石等资源类大宗商品的需求强劲,在资源类产品价格飙升的情况下,通过征收油价税、煤炭消费税等手段抑制汽车行业过快增长,同时通过提高银行存款利率,加息等紧缩货币政策的手段应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再次袭来。

2011年底,CPI达到顶峰,随后开始回落。2014年更是出现了负值。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经济换挡调整后下行压力增大的现实;另一方面也说明宏观经济调控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这种通缩现象是结构性通缩,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

首先,从支出法核算的GDP来看,我国的GDP仍然有较大的虚增长率,也就是名义GDP增长率高于实际GDP增长率。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的GDP增长其实是负值,这种虚增长是在成本推进的通缩背景下形成的。

其次,PPI维持在较高水平,生产资料价格高涨,特别是石油、煤炭等基础能源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远远超过了CPI。

最后,利润总额中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价差的收益,即因为成本推升导致的商品市场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增量,而不是通过改进管理,降低成本获得的利润。 从宏观层面来看,目前我们面临的形势比2007年和2009年要乐观一些,因为国际环境趋于缓和,外部需求有望回暖。但从微观层面来看,不少企业经营仍面临较大困难。成本上升,需求不振,利润空间受到挤压,部分中小企业甚至处于亏损状态。如何帮助中小微企业应对危机,走出困境将是未来政策制定的重要方向。

冀思奇冀思奇优质答主

对当前中国经济是不是处于通货紧缩状态,要从通货紧缩的基本特征方面去判断。通货紧缩的基本特征一是物价全面、持续下跌。二是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三是一般经济状况的伴随状态: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能力下降,经济趋于衰退;失业率提高;企业利润、财政收入等减少。以上三个条件并非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在通常意义上要具备前两个条件,特别是物价全面、持续下降是判定通货紧缩的唯一标准。从以上特征来看,目前我国并不具备通货紧缩的条件。

首先是物价水平。2001年尽管我国价格总水平出现了1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但跌幅不大,为-0.7%,而且是结构性下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下跌1.6%,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微跌0.4%,且跌幅逐季收窄。从今年一季度物价运行动态看,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价格指数为-0.1%,涨幅分别比去年四季度和上年同期扩大了1.0个和0.4个百分点,且基本生活用品供应充足,物价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虽然,今年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在去年同期下跌1.4%的基础上又下跌了2.8%,但这是由于2001年第四季度起,国家三次下调汽油、柴油、煤炭等资源产品价格造成的,并不表明存在全面的价格下跌。而且,工业品出厂价格中,一季度重工业品价格下跌了3.3%,轻工业品下跌了2.1%,但食品类上涨了10.7%,农林牧渔业产品上涨了4.7%,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

其次,货币供给总量保持了适度较快增长。2001年和今年一季度居民存款持续增加,货币供应量保持了较快增长。2001年,在经济企稳回升的情况下,广义货币(M2)比上年末增长13.6%。今年一季度,货币信贷运行平稳,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余额同比增长达16.4%,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经济发展对货币供给的需要。

第三,经济形势没有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能力下降、经济趋于衰退等迹象。2001年,在内需不足及加入WTO的影响下,全国GDP仍保持7.3%的高速增长,投资和消费的增幅也没有大的变化。今年一季度,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出口加速,零售额增长加快,经济增长达7.6%等指标的拉动下,需求进一步扩大。失业率有所提高,但保持了总体稳定的状况,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2001年财政收入实现13382亿元,增长10.5%;今年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4652.95亿元,同比增加了897亿元,增长23.9%。

当前,我国物价水平和货币供应量及一般经济状况没有出现通货紧缩的特征,不能说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