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将何去何从介绍?

鞠如国鞠如国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保险将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太大了,我试着回答一下。 先说大趋势: 网络和移动设备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取信息、消费方式和习惯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这种改变席卷了几乎所有的行业,当然也包括保险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互联网对保险业的颠覆将不会停止。同时我们也看到,监管机构推出互联网保险业务牌照和新监管制度的态度和步伐正在加快。我们可以预期,通过并购、联合、重组等方式,未来我国保险市场的参与者将越来越少,而具备线上线下双向经营能力的综合性金融集团将成为未来的主导力量。(关于综合金融集团的思考请参阅我之前的相关回答)

再说微观层面: 我们处在一个社会财富不断累积,国民购买力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保险意识也会进一步增强,保险需求也将进一步被激活。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提高,未来的寿险市场总量增长的空间已不再宽裕。同时因为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崛起,中产阶级的队伍也在迅速扩大,他们对于保障类险种的需求相对旺盛。传统保险公司线上线下的全渠道销售能力将成为未来制胜的关键。

再来说保险产品本身: 目前我国的保险产品总体上还比较单一,难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同时因为技术条件的限制,各家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设计方面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期待在未来能够出现更多满足消费者真实需求,同时兼顾保险企业经营实际的产品。当然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监管机构、行业组织和全体保险从业者共同努力。

最后想说一句,无论什么行业,能够最终存活下来的都会是综合实力强的企业。保险行业也不例外。在互联网时代,那些具有线上和线下双向能力的企业将极具竞争优势。而对于保险业而言,可能最大的变化还将来自监管层面。只有做好合规经营,我们才能从容探索符合互联网特征的保险商业模式。否则任何尝试都可能受到监管层面的干预甚至处罚。

屠一屠一优质答主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保险业将迎来新一轮改革大潮。日前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大简政放权改革力度,取消和下放68项行政审批项目和16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其中,27项与保险业直接相关,包括取消的17项行政审批事项和3项中介服务事项,下放的7项行政审批事项和3项中介服务事项。

分析人士指出,27项简政放权措施一旦落地实施,将显著降低保险公司和保险公估机构市场准入、退出的成本和门槛,极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保险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提升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还能够有效减轻保险公司经营成本,增加产品和经营灵活性,提升整个行业的经营服务水平,为保险行业的加快发展注入一剂强大的助推剂。

事实上,自19世纪末保险进入中国后就因其独有的风险转移与损失分担的机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然选择而被广泛采用。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正式加入WTO满12年之久,银保、电销等分销渠道的快速发展以及外资保险机构的进入使得中国保险市场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崭新阶段。

根据WTO承诺,2004年12月起,中外合资人身险企业外方股东最高持股比例由50%放宽至51%。2005年12月起,申请开业外资参股人身 险公司的外资股东持股比例由50%放宽至51%。除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外,加入WTO后的5年内,允许外国投资者在中国的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设立中外 合资寿险企业,外资持股比例不超过50%,5年过渡期后外资投资比例将放开。

在产险业务方面,加入WTO后3年内,允许外资与中方合资设立产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不超过50%;5年过渡期后,产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也将不受限制。此外,2002年2月起,符合条件的外资保险机构在华设立的分支机构已被允许承保境内投保人以境外标的为保险标的的财产及财产责任险、境外个人旅客的意外伤害险和行李损失险等业务,同时,外资保险机构还可承保境内保险公司尚不能承保的特殊险种。

截止到2015中国内地已登记注册的专业保险公司增至105家,资产总规模达9161.59亿元,全年保费总收入为19408.4亿元。与此同时,中国保险市场规模也排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北美市场。

毋庸置疑,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中国保险市场将会越来越发达,中国保险市场必将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