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的五行什么火?
天指天空,天字在五行中属木(天干的甲、乙); 地指大地,地名在五行中属土(地干的戊己); 天上的云彩,在天干中表示为丙丁,所以云也属火; 火是阳光,所以太阳也是火的代表,地支中的午就是火的代表; 人类社会的文明靠文字的记载传承,而文字的本的原形是指事卦象,指事卦中的离就是火的象征; 在中医理论中,心脏与小肠相表里,主血脉运行,而心又主神明,为五脏之君主.所以火就代表了我们的心和小肠。 我们可以说,天属木,地属土,火代表心脏。但是不能反过来就说“火”就是“天”“地”的中心。这是非常片面的理解。
同样,有人看到我的文章说,五行相生相克,水克火,金生水,因此水应该居中间,火与水都是相邻的两行,这种说法也没有完全抓住本质。如果这样来分的话,那中间的一行太多了,东南西北中都有,而五行实际上是以中为主,以旁为辅的。所以说火在中,水在两边更恰当一些。
火有纯阳之火和浊阴之火之分,纯阳之火是人生命运行的需要。而浊阴之火却是人产生各种病变的祸首,中医上有讲:“百病皆生于气”,而气又是火的源头,气有余便是火。五行学说认为,木生火,所以肝木旺盛的人,多有心火上炎,而心开窍于舌,所以表现为口舌生疮;土(脾)侮水(肾),则表现为腰酸、脱发、虚喘,甚至阳萎等;金(肺)乘水(肾),则表现为腰痛、眼花、遗精等。因此盛夏之时,既不可贪凉,亦不可过热,饮食以清淡为主,保持体内的阴阳平衡。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木、火、土、金、水为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元素,称为“五行”,亦称为“五要素”,宇宙中任意事物都可以用五行来表示,人体也不例外。中医就是用五行理论来阐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用五行的运动变化规律来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人体以五脏(心、肝、脾、肺、肾)为中心,根据五脏的生理病理特点,将与五脏关系密切的组织器官、自然现象等分别归于五脏,并和色、味、声等有关感觉相联系。这种现象和木、火、土、金、水五类自然界的物质有着相似之处,又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故而按五类物质的特性来模拟五脏。五脏生理病理的相互联系,是通过五行生克的规律来阐明的,如肝脏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疾病,会传给肾脏,就是木生水的关系,临床上治疗时除从肝脏入手外,还必须从肾脏考虑,以求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