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在五行说什么?
“羲和”这个名词,在汉语里是个单音节字;但是在古文字中,“羲和”是一个双音节的字——写作“羲龢”或者“羲啝”。 “羲龢”这个双音节的词汇,是上古时期许多民族都使用的一个表示“太阳”的称呼。 比如说夏商周时代的文献里:《尚书·尧典》里的“羲和”、 “羲仲”;《诗经·王风·扬之水》的“羲之阳”;甲骨文里的“乙亥卜,王其繇(往)羲之阳。”等等。
除了中国的文献外,外国也一样。古埃及的绘画和出土的木乃伊身上,都绘有太阳神“Rē”的形象,而这个“Rē”的读音,就是古代埃及语的“Sheshet”,这个读音经过演变,进入了拉丁文,就变成了“Sol”(罗马人的“索尔”神)。希腊文的“Helios”,拉丁文“Sol”,古英文的“Seol”,这些词都指代同一个天体——“太阳”。 而到了现代英语中,“阳光”“日晒”等词,都保留了古英文“Seol”这个词。
我曾经在上古语言研究中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古代的许多语言都有自己表达“太阳”一词的方式,并且把这种词语传递给后面的语言。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太阳”这个词在古代的形态变化,来推测相关语言的历史亲缘关系。而有趣的是,我发现在所有的古文字中,只有汉语的“羲和”保持了它最初的形态——“羲龢(或曰羲和在)”。其他语言中的“太阳”如何演化,他们的“羲和”也就如何演化。可以说,“羲和”是最能保留原始信息的“太阳”之称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