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生肖是什么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就是传说中的十二生肖,也叫属相。 它们依次按照地支顺序排列。 其中,子鼠对应地支“子”,丑牛对应的则是“丑”;以此类推。 每个地支对应一个特定的生肖,这样的设计可以说非常有意思。
而十二个地支之间有着密切的渊源和联系,比如“子丑寅卯”,就好像是兄弟亲戚一样,他们之间的顺序是:子丑寅卯。 同样,“辰巳午未”也具有类似的特征。 那么,为什么古人要设计这样一套系统呢? 这套系统的背后其实是古代中国人独特的天文观。
在中国传统天文体系中,一年被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分,叫做“节气”。 而每个节气又大致对应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当太阳到达黄经0°时,为春分(立春),地球位于春分点;之后,太阳沿赤道向北移动,经过夏至、冬至等节气,最终回到春分点。
在这过程中,太阳几乎沿着一条直线运行,而这条线就是著名的“黄道”。 黄道是古人观测天象的位置标尺。 古人还将黄道与地球公转运动联系起来,用黄道来划分天空区域,将整个天上划分为“黄道带”。
《周髀算经》卷下中记载了黄帝与周公讨论宇宙构造的问题:“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 也就是说月亮每天比太阳多行走半度,而太阳每月则多走13°多一点。 为了精确描述日月运行的规律,人们设立了“闰月”——这也是现代农历的由来。
当然,古人通过观察发现,月亮除了有“朔”“望”等特殊时刻外,大多数时候都被太阳遮挡部分身影。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古人将日月同时出现在同一方向上这一特殊时刻命名为“甲子”,即今天的甲子年、甲子时。 在这一日子里,太阳和月亮分别处在黄道两个相反的位置,也就是“卯”时和“酉”时。 而这刚好与老鼠和牛的时辰相对应,子鼠丑牛应运而生。 接下来,我们就能够解释其他七种的来历了。
因为月亮环绕地球运转一圈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所以每隔五天就出现一次“甲子”。而当出现“甲子”的月份重复三次或四次时,就必须设置“闰月”。 也就是说,每隔五年或者四年就会有一个“甲子”。 而在“甲子”那天的傍晚,太阳和月亮又会再次同时出现在同一方向上,只不过这次是在“午”时和“亥”时。
这时,属虎的人就占据了“午”时,属蛇的人占据了“亥”时。 就这样,一天之中出现了六个属相。而当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月亮已经回到了“卯”时,因此“卯兔”就出现了。
第二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月亮恰好回到了“亥”时,于是“亥猪”出现了。 就这么一升一降,一月轮回,永远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