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余气是什么?
五行之气,又分五行正气和五行余气。 五行正气就是生我(母)的我生(子)的五行之气。如:水生木,木生火;金生水,水克火。
五行有余气是指:生我(母)的和泄我(子)的五行之气。如:水有余气是癸、亥、酉;火有余气是丁、巳、午;木有余气是甲乙;土有余气是戊己;金有余气是庚辛;水有余气是壬癸。
中医运用五行的理论来指导临床治疗疾病并非常常见。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六腑、肢体百骸都受到阴阳二气的制约和经络系统的调控,而五脏之中又有五脏之气,其中以肺为华盖,心为君主之官,脾为中州,肝为将军之官,肾为先天之本。中医将人体划分为五个部位,即五脏之心、肝、脾、肺、肾;六腑者,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属中州,奇恒之府有脑、髓、骨、脉、胆,此十二处称为“十二官”。
五脏之所以能发挥生理功能,是其内在机能活跃的结果。这种内在机能称作“五脏之气”。因此张景岳说:“五脏之气,实则行正化,虚则行诈病。” 所谓正化就是指正常的生理功能,比如心脏主血、肝脏藏血,二者相互配合,调节血脉运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饮食入胃,经脾的运化,化为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再散布全身;肺气清肃下降,通过丹田,注入下焦,滋养精髓。
五行之气在体内的流动,是有其规律性的,《黄帝内经》指出:“五脏之气,故贵乎神”就是说五脏之气贵在运转自如,若失去应有的秩序,就会产生疾病。这就是中医所讲的“治未病”,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预防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