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能挂在阳台吗?
风铃,是一种可以用声音来装饰生活的美好器具,同时,也是人类感知自然界风雨雷电最直接的器皿之一。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风的认知和利用一直存在,而在我国最早记录关于风的记载,则出现在《尚书·尧典》中:“大风起兮云飞扬”;在西方也同样如此,古希腊的著名史诗《奥德赛》中有这样一段对风的描写:“刮起了可怕的风暴,天空幽暗得如同锅底……” 可见风这种自然现象在古代就已经被人类所注意并且进行了描述。而风铃作为一种风中的物体,也随着人类的进步逐渐衍生出来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1.0原始时期——挂于枝上随风轻摇 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已经开始用风来传递信息、发起进攻或者躲避猛兽。比如通过吹响海螺壳来唤醒沉睡的人,通过飘忽的火焰示意同伴聚集或者离开等等这些最初的风信号,都为后来风铃的出现做了铺垫。 由于人类早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户外,所以风吹草动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敏感的信号,风中的动静都有可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在户外工作或者旅行时,人们会挂上一个标志,提醒旅者前方有危险或者需要做好准备,这可以说是现代风铃的雏形了。只是当时的风铃并不局限于铃声,也可能是哨声、号角或旗帜等。
2.0古代时期——悬挂于室寄托情思 时至汉代,人们已经能够用简单的方法制作出风铃,并且在室内进行展示。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在诗中写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里的“丁香结”其实就是用金属制成花形的风铃。 而到了宋代,文人雅士们更加偏爱风铃,甚至将其与琴棋书画并列,称为“雅俗共赏”之物。南宋词人王沂孙甚至在词中直接点出了“风铃”二字,形容自己身处风雨之中,独自闲居,以听风铃声来消除孤单寂寞。 除了文人雅士以外,普通百姓也开始接触风铃。不过这时候的风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装饰品,而是成为了商业贸易的代名词。据明代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记载,当时的苏州盛行着一种被称为“风铃金珠”的交易方式,指的就是用风铃来当做货币,每一枚风玲相当于两枚铜钱。
3.0近代至今——样式不断推陈出新 时至近代,我国的工业发展迅速,手工业也开始出现转型。这一时期的建筑开始使用钢铁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这使得风铃的材质和制作工艺发生了新的变革。以前采用铸铁铸造的风铃,现在则开始使用不锈钢或其他合金材料,并且经过精心打磨,表面镀上一层薄薄的金属光泽,显得更加精致考究。 同时,为了适应城市生活,人们开始选择在室内或是窗台等处悬挂风铃。当然,风铃的功能也没有仅限于装饰,有的人也会将风铃与电子配件组合,使其发出不同频率的声响,达到提示的作用。
走进超市、酒店、书店等商业场所,总能看到各式各样的风铃点缀其间,为人们在视觉上带来清新之感。如果细看这些风铃,会发现它们的造型各不相同,有的像蝴蝶轻盈灵动,有的像海浪跌宕起伏,有的是几何形状的切割组合,还有的是流畅线条的自然延伸……正是由于风铃本身的形态多样且可塑性极强,再加上材料的丰富多样,使得现在的风铃能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充分融入时代特征,不断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