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是成语吗?
上善若水是一个成语,
解释:最善良的品质,就像水一样。
《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后来,人们把这句话称为《道德经》的精义。上善若水:就是要人在处理人和己、人和人的关系上要向处于最低位置的水学习,上善若水就是一个人应当像水一样。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别人,
出处:《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例句:一个人的德行高尚就好比水一样,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要有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的品格;要有无私的品行,有柔性的意志;遇事一定要有包容性,有伸缩性;要不计个人得失,要有宽广的胸怀,要有崇高的人格风范。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上善若水,就是人
上善若水的引申解释
1 】、从政治角度解释:上善若水的”善”与政通人和,风调雨顺的”善”同义,是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的”善”.意即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最好的做法莫过于一个”善”字。上善若水要将水的品格运用到政治上,则要求为政者要以百姓之善心为己善心,以民心为已心,以治政养己道,以善为本,以水之品格为执政之理念。
2 】、从哲学角度解释:上善若水是说人的善性应该效法自然界的水,这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水性柔而不争,却能够消融石块。
3 】、从修养角度解释:上善若水认为,人应该具备的德行,主要就是“无为”,也就是以“不作为”来对待一切,任凭外界如何变化,自己决不“积极”行动起来,去做任何事情。
在中国文学中,水一般被赋予两种品格,一是汪洋恣肆、汹涌澎湃,奔腾到海不复还的阳刚之美;另一则是上善若水的阴柔之美。后者的突出代表就是《老子》,其次是《庄子》。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实际也是一种“人生哲学”。
从字面上看,”上善若水”的含义不深,只要略通文墨的人就大致能够理解。但若要求”深悟”此语的本意,则需要相当的人生阅历和学术修养。
《老子》所处的时代距今已经有2400多年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程度极为有限,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亦较为单调。“水”则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珍贵、最基本的物质资源之一,所以,老子将其当作”上善”的喻体,应当是”应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