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心赏月是什么生肖?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周礼》中,但是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多样,其中的一种便是由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演变而来的。 传说在唐朝年间,玄宗皇帝李隆基与贵妃娘娘共赏月中舞女的故事。 有一年的八月十五,玄宗与杨贵妃在宫殿里赏月,玄宗指着月亮向身边的杨贵妃提议道:“这月亮看起来就和我们刚进宫那会儿一样,丝毫没有差别啊!” 杨贵妃听了笑着回答说:“这可是陛下的功劳。您掌管着天下兵马,每日指挥军队,南征北战,这月亮难道会不知道吗?” 说着还俏皮地笑了起来。 玄宗听了大笑说:“你真是会说话,连月亮都蒙混了过去!”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有赞扬玄宗文治武功的,也有嘲讽玄宗荒淫的。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月球的热爱和探索。 从汉武帝设祭月大典开始,历代统治者无不把月光当作自己管辖范围的一部分。 在宋朝时,人们会在月亮最圆的时候到街上去看“烧斗香"、“走马观花”。而元朝时则出现了“玩月”游戏——用木头做兔儿爷(就是现在月饼的样式),带着它在街上奔跑游玩。
到了清朝就更不用说了,北京一带流行“走月”,就是提着灯笼夜里走路,什么时候能走到月光下,便意味着福气多多;而广东一带则有“树中秋”,人们在树顶上搭梯子,点上蜡烛,照耀得像白天一样。
总之不管形式如何,人们对月亮的喜爱一直都是真诚而单纯的。而月亮也如同一个充满魅力的爱人一般,让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