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五行什么意思?
《尚书·洪范》记载了殷商贵族箕子向周武王谈如何治国安邦,其中就谈到“五事”、“五福”、“五刑”。 所谓的“五事”是指“貌、言、视、听、思”五种德行。古人很重视这五种德行的修养,将其看作是评价一个人是否具有贤德的标准。 后来秦越人著《史记·扁鹊列传》,在叙述了扁鹊的医术后,也说:“非独贤者有此术也,人皆可学之。”意思是说,不仅名医如此,普通的人也可以通过修炼这“五事”成为名医。可见这是古人非常看重的品行修养标准。
后来的儒道两家都很看重这一点。比如道家提倡的“无为而治”就要以“无事”、“无欲”为前提;儒家提倡的“礼”也是如此,所谓“克明峻德”、“正其衣冠,履端于始”“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都是要人们注意修养自己的“五事”,以达到“慎独”的境界。 在中医文献中经常会看到“五事”的提法,它实质上是说医生应该具备的五大品行操守——这是从事医疗活动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要求。与行医有关的律令条规大多与此有关,如《唐律疏议·斗讼》中就规定了对殴打伤害医生的惩罚条文。
历代官府也都对此非常重视,明代杨士聪在《玉堂荟记》中记载了很多官员因殴打或辱骂医师而遭贬斥的案例。清乾隆年间更是明文规定:“若医痞奸伪,挟仇诬陷者,杖徒。至有恃强凌弱,辱骂伤医,败坏刑律者,照流氓罪加等惩办。”(《清史稿·刑法志四》)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患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传统中医的“五事”加以现代诠释,更好地用之于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