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属于哪五行?
《黄帝内经》指出,“形有余则病,形不足则羸瘦,脉有余则发热,脉不足则恶寒”、 “劳汗当风,腠理开,邪气冒”。说明人体是有形的物质,有形则有盛衰,“有余”、“不足”都是指的气的偏盛或偏衰;而五行的相生相克也是建立在气的运行变化上的。
因此可以说,心在五脏中最富有气化功能,心主血脉,主神志,为气血运行的枢纽;所以心气旺盛,则见面色红润光泽,精力充沛。如果心血亏虚或者心阳亏虚,则可能出现面色苍白无光、倦怠乏力、心悸怔忡、自汗盗汗等症状。 所以说,心病也要从调理心气出发。
1.调神——调养精神,控制情志 《黄帝内经》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也就是说,人应该掌握自然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锻炼身体,调整心态,保持心境平静,少欲无为。
2.调养心神——保持心静神安,勿劳心神 《黄帝内经》指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如是则精气充足,神自旺盛”。说明只要人们顺应自然界的规律,采取正确的养生方法,如动静皆宜、劳逸结合等就能使精气神足。反之,过度劳累、思虑过度就会耗伤肾气,影响身心健康。
3.调畅气机——合理调节七情,保持心情舒畅 人的精神活动取决于五脏的功能,而肺为主气之脏,具有主持呼吸运动,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 《黄帝内经》说:“悲则气消”;“忧愁者,气闭塞而不通”“恐惧者,气耗散而不积”。可见情绪对身体健康有重要的影响,不良的情绪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失常,甚至引起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我们应该尽可能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抑郁、焦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