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晁豆豆晁豆豆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来回答一下,仅供参考! 《周易》中并没有出现“蜗牛”这个词(古代文献中见“无角牛”);但《周易》中有“大壮”“姤”两个卦辞提到过“牛”字。 根据这两个词在《周易》中的位置与文字的象形特征判断,“牛”字的甲骨文形象是既像“山”又像“牛”之字形。 这个字金文、小篆皆从“山”声,且字形与“高”极为相似,可见二者同源。 那么根据汉字造字法理论,“高”的字形结构就是“山”和“高”两个字形的合体——上下结构:“山·高”。

古人将这个字写在一起的时候,一般是上“山”下“高”,但是“高”字在下时,又经常误写成“髙”。“山高”或“高山水”这样的词汇在古书中大量存在,如“高山”“山高水长”“高风亮节”“中流以上的思想家”等等,其中的“高”都作“高山”解。 《说文解字·髙部》:“髙,崇也。”段玉裁注:“凡言髙者,谓事物之高如此者也……此與山對文,故云‘崇’。”也就是说在古代“高”与“山”意思差不多,可以互相替代。

不过,我仔细观察了这个问题后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般古文(包括古籍插图)中“山·高”结构的词,其中的“山”字一律为小写,而“高”字则一律为大写。 我想这应该是一种刻意区分——“山·高”结构表示“山”较高,而“高·山”结构则是“高”比“山”还高。 结合“蜗”的繁体字“蝸”看,我认为“蜗”的本义应是“山上的蜗”即“天牛”——一种生活在森林里的大蜗牛。

由于“蜗”的读音与“无”相近,古人就用“蜗”代替“无”字了。所以,“蜗”的本意就渐渐变成了“没有”的意思。 所以,后来“山上的蜗”就变成了“山里的蜗”——爬行类动物“乌龟”。而“龟(龜)”字的小篆字体,正是由表示“山里的蜗”的“龜”换下了原意表示“山上的蜗”的“蝸”(鼕)。

欧阳秋卉欧阳秋卉优质答主

在五行理论中,五脏也各有相匹配的五官,也就是中医说的五脏“开窍于某某”。即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和二阴,脾开窍于口,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鼻子的通气功能完全有赖于肺的功能,且鼻为肺窍,也就是说,鼻子是肺通向外界的一个“窗户”。《灵枢·五阅五使》说:“肺病者,鼻先知之”。意思就是说,如果出现了某些病症,可能是肺出现了问题,比如反复咳嗽、咳痰等。耳和齿是肾脏在体表对应的“窗户”,耳朵的通窍和牙齿的正常生长全靠肾精的濡养。

除此之外,还有眼睛、嘴巴、舌头是肝、脾、心的窍和,这些内脏一旦出现疾病,可能通过五官有各种各样的反映。

《黄帝内经》中对于五脏与五行的配属,有一个总体原则,即“肝青、心赤、脾黄、肺白、肾黑”的五色配属原则以及五脏的属性来界定。五脏五行包括五行所具有的特性,以比类取象的方法进行归纳,木火土金水所具有的特性分别有条达舒畅、温热升腾、敦厚、沉降和润下的特性。

而人体的五脏从功能、形态上有与五行的这些特性有相似之处。比类推之,于是就将肝、心、脾、肺、肾这五脏分别归纳到木、火、土、金、水这五行之内。中医上的五脏不是单单指的人体内个的五个器官,而是以五脏为中心分别构成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