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没有兄弟会?
我建了个群,邀请大家加入 讨论这个问题前,先看看世界其他民族的社交结构形态是怎样的。我在《社会学是什么》一书中看到,人类的社会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六种类型:
1、核心家庭;2、扩大家庭;3、联合家庭;4、主干家庭;5、核心-扩大家庭;6、联合-主干家庭。 中国属于典型的儒家文化圈,我们的社会结构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几千年的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以”礼“为核心的家庭结构——也就是核心家庭。所谓”夫唱妇随”“三从四德”说的其实就是这种模式:一对夫妇养育孩子的核心家庭。在这里,父母对子女有绝对的权威,而夫妻之间则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在这种模式下,孩子从小就会形成”父尊子贵“的价值观,并且将这种观念带入自己的小家庭中。而在大家族中长大的孩子则更容易产生”尊老敬老“的观念。
随着近代西方文明的渗透,我们社会的结构也有了微妙的变化。很多年轻一代在远离乡土,走进大城市后,开始向往西方的自由恋爱和一夫一妻制,于是他们开始建立以个人为中心的小家庭;而那些留在了乡土的人们则继续延续着传统的家族模式。于是乎在中国就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景象:在城市里,越来越多的单身贵族们过着潇洒的个人生活;而在土乡村落,传统的家族模式却流传不衰。
不过,尽管目前中国社会结构的分化与重组非常迅速且显著,但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一种社会结构的诞生都有其深刻的现实根源。那么,为何中国会出现这样一种奇怪的景象呢?我认为这与我们当下的生育政策密切相关。
在中国,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在选择伴侣的时候都受到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刻影响。一方面,大城市的人口流动使得人们越来越看重爱情的纯洁性(因为没有农村那边的彩礼和风俗习惯);另一方面,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家庭生育的降低,一个世纪以前中国平均每个妇女的生育率是6个孩子,而现在只有1.6个。
低生育率和流动的婚恋观共同导致了当前中国小家庭的迅猛发展。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我们对婚姻的看法?比如,我国自古就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而在现代,许多家庭虽然生了小孩但是将其扔给老人带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所以,是否中国民族本来就具有某种”独身主义“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