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资下滑原因?
先引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上海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来展示过去十年上海GDP的构成。 图1中展示了2004-2013年间三大产业在上海GDP中的占比变化情况。可以看到,这十年间第三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第二产业的比重则是持续下降。到2013年,第二和第三产业的GDP占比发生了逆转,第三产业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成为了上海第一大产业。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三大产业之中,第一产业的GDP总量一直处于末尾,直到2013年才突破千亿元大关。 从上面的图片中还可以得到一个信息,那就是2004年到2013年的十年之间,上海的第一产业一直维持着1.6%的GDP年化增长率;而第二产业却从48%的占比,降至了40%的占比,实现了7.5%的GDP年化增长率——也就是说,这十年上海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要显著高于GDP的其他两个产业。
我们上面引用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上海统计年监》,里面有一个细节可能会有助于解释目前上海存在的制造业外迁现象。 在该文件的“附注”部分,第(十一)点“工业”中,有这样一句话——“工业中间投入占用资金比上年减少396.86亿元,降幅为3.4%……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下降7.5%……” 这里把“工业中间投入占用资金”理解为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物质和费用,则上面提到的“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下降7.5%”似乎可以理解成由于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样的投入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产出(产品数量增加),从而减少了“工业中间投入占用资金”的量。
当然,“工业中间投入占用资金”也许并不是指的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和费用,也有可能包含其他要素,比如对人才的消耗等,那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下降7.5 %”就不能简单理解为技术水平提高,而是可能包含产能释放的因素(因为高技术产业往往也意味着更高的附加值)。但是不管怎么样,至少能观察到这样一个事实,上海的工业在过去的十年里,对于知识和人才的依赖性在不断上涨。
至于“工业中间投入占用资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其数值又是如何计算出来,可以在统计局的网站中找到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年报中提到的一个数字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812亿元,比上年下降14%。其中,房地产相关投资10438亿元,同比下降19.5%。要知道,2013年和2014年这个数据可都是正增长的,而且高达7.9%和7.5%!
作为对比,2015年上海全口径财政收入5095亿元,同比增长1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69亿元,同比增长7.9%。 全口径财政收入中还包括了税收之外的收入,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则是完全不含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如果考虑这一因素,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盈利空间其实是大幅收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