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多少笔画五行?
五笔86&98:FDY 郑码:BYK,U:5FDB,GBK:EBFA 部首:去,部外笔画:7,总笔画:10 笔顺编号:1211325111 四角号码:402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FDB 古书上说的一种草。《说文解字》:“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灋”字的金文和篆文作图一、二形(见《说文·水部》),隶变后楷书写作“灋”或“法”;小篆作图三(见《说文·廌部》),隶变后楷书作“法”;今简化为“法”。
许慎认为“灋”的本义是刑罚、司法。因为“灋,喻司法公平。如水之平”。 《周礼·秋官·司刺》:“三刺曰讯囚……再讯而辞不服,则狱讼终矣。”“三讯”即三问。《周礼》认为审讯时应再三讯问犯人,犯人可以反复陈述自己的无辜,然后才能定罪量刑。可见《周礼》中“灋”的意思是司法审判。但许慎认为这个解释太窄了,于是又引申出法律、法令等意思来。 《释名·释言》:“灋,法也,平之如衡,载之如尺,所以为法则也。”这里的“如衡”指像秤杆一样横平竖直,是形容法律的公正性。
《汉书·刑法志》也说:“律者,述平之器。”此处的意思是律令就像衡量轻重长短的工具。总之,这里的“灋”都是表示一种工具或方法的意思,而不是用来表示惩罚或判决的含义。因此,《玉篇·水部》才把“灋”训为“法,平也。”这是将“灋”当作动词用的用法,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法”的意义。《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也有类似说法:“制曰‘朕初即位’云云……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法。”
《晋书·刘琨传附兄演之子胤传》记载:东晋时,石勒谋臣程遐向石勒推荐刘胤为豫章太守,并说:“豫章上应星宿,下当长江,宁止一郡,可以仪同百郡。若用忠贤,则天下无异故;若不求忠贤,太子未立,而宫府用广。”意思是说让刘胤做豫章太守可以安定局势,造福百姓,而且豫章上应天象,下临长江,可以作为一个标准,其他各郡都可以效法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