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行业怎么创新?
方便面其实也可以高大上,只是过去被习惯性的当做一种低价和粗制滥造的产品对待而已。事实上当你仔细看方便面的成本构成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方便面的产品属性里面,没有什么高附加值的环节,也就是俗称的低垂的果实很少,因此创新的性价比并不高。
在这样的条件限制下,方便面行业要想实现创新性的发展,不妨在两个方面去做功课,一方面是从消费者的“痛点”出发,围绕“痛点”做好服务和营销创新,另一方面,从产业链的创新和优化开始做加法,围绕方便面的核心资源寻求价值链的延长,也就是衍生价值的开发。
具体来说就是:
首先是做产品的高质创新
虽然方便面的产品属性决定了他没有办法在科技含量上做很高的创新,但是从品质的细分和个性化上,还是可以做到一定的创新程度。比如,从口味上,可以更多的考虑中国菜系里面的各种地道风味的挖掘和本地化,这样还可以更好的贴近地方人群,获得一定的本地化“独占性”;比如,还可以考虑一些低脂低热以及适合糖尿病等特殊人群的差异化高质创新。
其次是做消费的热点创新
方便面这种产品虽然在学生中还有一定的市场,但是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收入和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方便面这种传统价格敏感型产品的消费潜力会越来越弱,甚至会持续萎缩消费人群。因此,方便面应该围绕大学生、进城务工者、白领这三大主流或潜在消费群体,做好消费热点创新,比如,做好品牌文化的深度创新,挖掘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做好社会心理的互动营销,从服务方式上多创造一些贴近他们的“痛点”和“痒点”的热点服务创新,比如为学生群体,和宿舍文化、同学文化做更深入贴切的融合,并可以向他们的更广泛的社交圈和生活方式上做更广的覆盖,比如为务工者,可以和他们“进城追梦、生活不易”的生活和工作状态相适应,成为他们的“能量补给站”。
再次是做产业链的多极创新
在创新成本限制的条件下,为了更好的让方便面这种微创新更有竞争力,可以在商业模式上做点改变。由于方便面的生产是高度机械化的,无法支持大范围的多品牌和口味个性化的生产,因此,可以以“共享工厂”的方式去做多极产业,既有利于增加自己的品牌和产量效应,又可以做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双赢。此外,还可以在供应链管理特别是冷链保鲜技术上去下功夫,尝试开发生鲜式小汤包之类的高差异创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