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庭院别墅好吗?

岑艳萍岑艳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到江南的庭院,不得不提到白居易于唐贞元年间所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这里的“瀚海”指的就是今天的蒙古国一带的区域,当时这一片属于安西都护府的管辖范围;而“阑干”即指的是这里风沙很大、地势险峻的状况。

由此可以想见,在唐朝的时候,这里是远离中原战乱与纷争的乐土,也是远离封建王朝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的边陲之地——在这里,诗人不必再关注帝王将相们的喜怒哀乐,而能够尽情地抒发性灵的自由。

因此也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偏远之所,人们必然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融入感,所以他们在自己的庭院之中,也必然会营造一种如同故乡般的情景。于是我们便看到了这样的景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当然还有:“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依旧笑风流。(刘禹锡《竹枝词》)“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以上所引用的诗作,都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品。作者们或是从军边塞的士卒,或是在边塞为官的人,他们笔下的景致虽然不同,但充满了雄浑与刚劲之气却是相同的——这正与汉唐时期中原地带的人们所具有的自信、强悍、进取的气魄是一致的。

但是,如果我们对边塞诗作一个简单的分类的话,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诗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边关征战之歌,一类是边塞留别之作。前者多表达的是出征边塞时的豪情,后者多表达的是边塞之苦与对故乡的思念。这两种情感看似矛盾,实际上却恰恰体现了人们在困境中求生存的一种坚韧与乐观的精神。

可以说,这种精神正是来源于人们对故土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和对家园的向往和憧憬。也正是这种情感,驱使着人们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家园,哪怕身处边塞,也要在庭院之中再现故乡的风貌。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