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是什么五行?
五行的起源,最早见诸文字,是在《尚书·洪范》中“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里所说的五行指的是五种基本物质,与水、火、木、金、土的关系反映的是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这里的五和行其实都是指事。 五的本义就指天地间阴阳交合而形成的五星运行,即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亦称五方星。《史记·天官书》载“中宫天极星,大明之极也……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海,权纲五岳。”这里的斗指北斗七星。 行字最初写作「𣎼」。金文的字体就像是一只手拿着棍子在行走(参见图1),所以本的本义就是一种手持棍棒的走路。《诗经·大雅·大明》有“文王肇基,厥德不回,以师辛(纣)伐纣,仁道是行”,说的就是周文王以商纣王的罪人师辛作为奴隶,驱使他执棍而行。可见行的本义就是赶着别人(或者是自己)像牛马一样辛苦地工作。后来引申出一个新的意义——做事。这就是现在的行字。现在说的行动、行为可以说都是由这个动作引申出的含义。
图1 金文中所见的“行”字金文 由上述可知,五和行其实指的都是一种运动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延续到后世,于是产生了五行的说法。但这里的五行与西学中的元素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西学中的元素实际上代表的是一种宏观的哲学概念而不是物质实体,其与五行中的任何一项都没有对应的关系。